近日,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院士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院士专家创新成果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以“引领全球科创,赋能产业未来”为主题,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以学科交叉和产学研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路径。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席团主席柳忠勤表示,院士成果转化委员会的成立顺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对于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机构建设和业务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指出,委员会的成立,将打破行业、领域和学科边界,为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全链条创新生态提供平台。通过设立跨学科专项、构建全链条机制、打造创新载体等举措,推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慧农业、海洋资源开发等多领域交叉创新,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在主旨演讲环节,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以《对成果转化的认识》为题,揭示AI时代的转化新逻辑,即从“技术导向”到“用户导向”,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载体革命正重塑创新生态。他指出,“大模型+专用模型+硬件终端”的深度耦合将成为未来趋势。
与会嘉宾指出,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面临“实验室”与“生产线”脱节、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不足等挑战,破解难题的关键在于打破学科藩篱,推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社会科学深度融合。与会嘉宾认为,学科交叉和产学研融合是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各方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成立仪式上,委员会发布了《量子探测、量子感知、量子图像数据处理系统、量子激光雷达产品研发与应用》《富碳智慧农业及全域碳平衡生态圈建设工程》《石墨烯复合新材料、纳米材料、ACF仿生智能超材料》等首批十大创新成果,同时与昌平未来科技新城、中关村昌晟能源科技示范应用产业联盟等多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院士专家联合中心”,推动政产学研要素聚合。
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