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街头的空气里,最近多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新刷的宣传海报上,那些熟悉的面孔旁边,悄然挤进了一些陌生的年轻人;征兵站门口,队伍排得拐了好几个弯,小伙子们眼里闪着光;就连单位的内部学习网络,都被“向英雄学习”的口号刷了屏。
这股热浪的源头,都指向了一支刚从千里之外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回来的特殊部队。据说,金正恩同志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亲自点名表扬了他们,言语间的赞赏毫不掩饰。这可真是让人跌破眼镜,谁能想到,这步看似不起眼的闲棋,竟然在国内掀起了这么大的波澜。
起初,大家以为以“志愿协助”的名义派兵去俄乌前线,也就是帮着干点后勤、修修工事的边角活儿。可没想到,这支部队可能即将被授予“共和国英雄”的称号,这在朝鲜,可是顶到天花板的荣誉了。
一针扎进骨子里的鸡血
朝鲜往海外派人不是头一回,但过去大多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这次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暗牌直接当明牌打了出来,宣传机器开足了马力。官方的说法很讲究,直接把库尔斯克之行,包装成了一场“反美帝国主义”的圣战。
而那些踏上异国战场的士兵,则被塑造成了捍卫国家尊严的先锋。这套话术,简直是为朝鲜量身定做的,既接上了“先军政治”的老传统,又给老百姓找到了一个情绪的宣泄口。说实话,这几年朝鲜的日子确实不好过,疫情冲击加上国际制裁,经济就像被勒住了脖子。
现在的年轻人,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也比父辈们多了不少,社会内部其实积压着一股无形的压力。这支“海外英雄部队”的出现,就像一个完美的泄压阀。年轻人为什么突然抢着去当兵?哪里是觉得打仗好玩,而是这件事被赋予了无上的“国家荣誉感”。
在朝鲜,参军本就是一条体面的出路,现在又添上“国际英雄”的光环,那吸引力可不就直接拉满了么。金将军可能起初只是想探探国际反应的深浅,结果无心插柳,意外收获了巨大的内部凝聚力,这买卖,简直赚翻了。
莫斯科的雪中送炭人
当然,这笔账在国际牌桌上算得更精。俄乌战事打成了消耗战,莫斯科急需外援,而朝鲜恰好能提供俄罗斯最缺的人力和部分军工产品。作为投桃报李,能源、粮食,甚至那些想都不敢想的敏感军事技术,都可能源源不断地流向平壤。
这简直是一场“一石三鸟”的交易。西方情报机构猜,朝鲜部队干的活儿,恐怕不止是后勤那么简单。操作无人机、进行复杂的战地工程,这些都是朝鲜的强项,又能巧妙地避免与乌军直接发生大规模正面冲突。俄罗斯那边虽然嘴上不说,但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心照不宣。
最直观的证据,就是两国间飙升的贸易额。有数据显示,俄朝贸易额在一年里暴涨了近28倍,军工物资占了大头。据说朝鲜送去的炮弹,几乎撑起了俄军前线火力的半壁江山。俄罗斯的回报也相当慷慨,防空系统、无人机技术,甚至导弹的关键组件,几乎是有求必应。
蜜月里的那盆冷水
有传闻称,俄罗斯方面甚至帮助朝鲜“深度改装”了其核武运载工具,连导弹制导技术都倾囊相授。在西伯利亚的试验场上,朝鲜的KN-23战术导弹被拆解升级,而“火星-19”的射程据称已突破一万五千公里,这让远在白宫的特朗普总统都不得不掂量掂量。
韩国国防部只能无奈地承认,朝鲜的核力量已经悄然跃升至全球第六,超过了巴基斯坦。这种技术上的“开挂”,明眼人都看得出背后有俄罗斯的影子。然而,就在外界以为俄朝关系亲如兄弟的时候,平壤内部却悄然踩下了刹车。
就在经济数据一片大好,军事技术突飞猛进的时候,朝鲜官方却罕见地发出警告,要求警惕“过度依赖与外国的合作”,重新把“自力更生”这个老口号抬了出来。这盆冷水浇得外界一头雾水,金将军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其实,这恰恰是他的高明之处。首先,历史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上世纪苏联老大哥轰然倒塌,朝鲜经济几乎被瞬间拖垮,那种“靠山山倒,靠人人跑”的切肤之痛,他们忘不了。如今的俄罗斯,自己也深陷战争泥潭,被国际制裁压得喘不过气,经济根基并不稳固。
谁能保证,这场冲突结束后,俄罗斯的战略重心不会重新摆回欧洲?到那个时候,朝鲜这个“战时盟友”的价值,必然会大打折扣。其次,朝鲜内部的很多问题,靠外援是治不了本的。电力短缺、交通不畅、物流效率低下,这些都是老大难。
矿产挖出来了,运不出去;工厂设备更新了,电却跟不上。这些产业链上的“中梗阻”,最终还得靠自己一寸一寸地去打通,去修电网、建铁路,总指望别人输血过日子,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悄悄换挡的备胎计划
金正恩踩下这脚刹车,并不是要跟俄罗斯翻脸,而是他不想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了。过去被西方世界死死封锁,朝鲜的外交选项屈指可数。现在俄乌冲突撕开了一个口子,让他有了辗转腾挪的空间,但他显然不想再重蹈覆辙,绝不依赖单一的靠山。
他开始悄悄地调整方向盘。最近,朝中关系明显变得“稳重而积极”,朝鲜领导人在内部讲话中,也多次提及要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相较于俄朝合作中浓厚的战时色彩和巨大的地缘政治风险,中朝关系显然更稳定、也更着眼于长远。这完全可以看作是朝鲜为“后俄乌时代”准备的备胎计划。
在外交上,平壤也开始释放出更多元的信号,试图分散风险。这种战略调整,与其说是“脱俄转中”,不如说是想在合作中牢牢地把握住主动权,避免自己再次陷入被动的局面。
结语
朝鲜的这盘大棋,下得确实是越来越复杂了。表面上看,它借着俄罗斯的东风,不仅在国际上打破了孤立,在国内凝聚了人心,还换来了实打实的经济和技术利益,可谓风光无限。但在这片火热之下,金正恩却保持着一种异乎寻常的清醒和冷静。
他在关系最热络的时候,反而开始为未来的不确定性铺路搭桥。这场“海外出兵”的赌局,从目前来看,朝鲜赢得盆满钵满。它用最小的代价,换来了最大的内部稳定和外部筹码。但这种“边走边看、边吃边防”的策略,或许才是它在这个动荡世界中真正的生存之道。可以肯定的是,金将军已经不想再做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了,他想要的,是在乱局中活得更稳,也活得更久。
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